图书介绍

图像处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图像处理
  • 姚海根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5443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图像处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图像与图像处理1

1.1 数字图像处理及其特点1

1.1.1 图像与数字图像1

1.1.3 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图形学4

1.2.2 图像处理的特点7

1.2.3 桌面制版系统图像处理的特点7

1.2.4 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8

1.3 数字图像处理的光学基础10

1.3.1 光的衍射和衍射实验10

1.3.2 阿贝成像理论12

第二章 数字化图像16

2.1 基本概念16

2.2 图像数字化的一般描述18

2.2.1 图像数字化的一般描述18

2.2.2 抽样和量化19

2.2.3 抽样定理21

2.2.4 数字图像的类型22

2.3 图像数字化设备和扫描工艺23

2.3.1 图像数字化设备的硬件构成及性能23

2.3.2 图像数字化设备的构成元件24

2.3.3 扫描仪的TWAIN界面标准28

34

2.5.3 彩色图像的逼真度36

第三章 图像存储和图像格式37

3.1 TIFF格式37

3.2 JPEG格式38

3.3 EPS格式39

3.4 GIF格式41

3.5 PDF格式43

3.6 其他图像格式46

3.7 嵌入数字版权信息49

4.1 规则形状图像分割52

第四章 图像选择与粘贴操作52

4.1.1 矩形区域分割技术52

4.1.2 椭圆形区域的分割53

4.2 多边形类的图像分割56

4.3 以颜色相似性为基础的图像分割技术59

4.4 图像分割区域的改变61

4.4.1 复合区域定义61

4.4.2 分割区域的改变62

4.5 选择区域的移动和复制64

4.5.1 用拖放功能实现区域的移动和复制64

4.5.2 通过剪贴板实现区域的移动和复制64

4.6 混叠和抗混叠技术66

4.6.1 频率混叠现象66

4.6.2 抗混叠技术68

4.7.1 区域边界的平滑处理71

4.7 区域边界质量的改善71

4.7.2 条纹像素与边界幻影74

4.8 准线和网格的使用75

第五章 绘画和编辑77

5.1 绘画和编辑模式77

5.1.1 工具与颜色77

5.1.2 绘画与编辑模式78

5.2 定位与约束83

5.3 工具及其使用84

5.3.1 一般知识84

5.3.2 工具的使用85

5.4 像素复制和图案复制88

5.5 文字及其输入89

6.1.1 三维成像几何91

6.1 图像的空间几何坐标变换91

第六章 几何变换和灰度插值计算91

6.1.2 空间变换92

6.2.1 最近邻域法96

6.2 灰度插值和图像参数调整96

6.2.2 双线性插值97

6.2.3 三次内插法98

6.2.4 双立方插值99

6.2.5 图像的参数调整100

6.3 灰度插值的副作用及解决措施102

6.4 重新采样生产的混叠现象和抗混叠措施104

第七章 路径与填充106

7.1 路径及其构成106

7.2.1 曲线107

7.2 曲线路径107

7.2.2 贝济埃曲线108

7.3 路径定义和修改方法111

7.4.1 多边形填充算法112

7.4 区域填充算法112

7.4.2 内点测试115

7.4.3 曲线边界区域的扫描线填充算法116

7.5 路径与选择区域边界的转换和利用118

7.4.4 路径的输出118

7.6 区域填充及边界描绘120

8.1 蒙版和Alpha通道122

第八章 通道、蒙版和层122

8.1.1 通道和蒙版122

8.1.2 通道板和快速蒙板123

8.1.3 通道操作124

8.2 通道计算和图像计算125

8.2.1 图像计算的的用途126

8.2.2 图像的代数运算126

8.2.3 通道计算和图像计算命令128

8.3 层和层的操作130

8.3.1 层的概念130

8.3.2 层的操作132

8.4.1 改变层的属性133

8.4 层的变换和管理133

8.4.2 裁剪组和层蒙版134

8.4.3 调整层135

8.4.4 多层文件的管理136

第九章 图像的二值化处理与加网138

9.1 直方图(Histogram)138

9.1.1 直方图的定义138

9.1.2 直方图的性质和用途140

9.2 阈值选择142

9.3 图像的二值化处理144

9.3.1 指定阈值二值化图像145

9.3.2 二值图像转换方法概述145

9.3.3 抖动的基本概念146

9.3.4 模式抖动转换147

9.3.5 误差扩散抖动150

9.3.6 半色调加网152

9.3.7 图案加网153

10.1 灰度图像155

第十章 图像模式及其变换155

10.2.1 从RGB图像到索引彩色图像157

10.2 索引彩色图像157

10.2.2 索引彩色图像表操作160

10.3 RGB图像与CMYK图像161

10.3.1 RGB图像与CMYK的图像的相互转换162

10.3.2 RGB图像、CMYK图像与Lab图像间的转换164

10.4.1 多色调图像的一般概念及建立方法165

10.4 多色调图像165

10.4.2 软件内置色调曲线的利用167

10.4.3 自定义油墨颜色和色调曲线168

10.4.4 叠印效果及叠印颜色屏幕显示169

10.4.5 多色调图像的印刷色序及加网参数选择170

10.4.6 多色调图像的输出171

10.5 多通道图像172

第十一章 颜色定义与转换173

11.1 阶调和层次173

11.2 颜色的选择和定义173

11.2.1 色域174

11.2.2 RGB颜色模型175

11.2.3 CMYK颜色模型176

11.2.4 Lab颜色模型177

11.2.5 HSB颜色模型178

11.3 预置颜色的选择182

11.4 专色的定义与使用183

11.4.1 多色调图像的专色运用183

11.4.2 专色通道的建立184

11.4.3 利用CMYK图像建立专色185

11.4.4 专色的输出186

第十二章 颜色校正187

12.1 颜色校正准备187

12.1.1 颜色校正的一般问题187

12.1.2 颜色的准确重现189

12.1.3 设备标定和系统标定190

12.1.4 预视功能194

12.1.5 用直方图检查扫描质量195

12.2 颜色校正196

12.2.1 Variations校色法196

12.2.2 亮度和对比度调整201

12.2.3 颜色平衡调整203

12.2.4 色相、饱和度和明度调整204

12.2.5 选择性色彩调整207

12.2.6 颜色替换209

第十三章 灰度变换和层次校正211

13.1 层次校正211

13.1.1 层次想象正原理211

13.1.2 电分机层次校正方法213

13.2 点处理与灰度变换技术215

13.2.1 点处理215

13.2.2 灰度变换与直方图216

13.3 亮度调整和线性灰度变换218

13.3.1 图像的亮度调整218

13.3.2 灰度线性变换的一般形式218

13.3.3 分段线性变换221

13.4 非线性灰度变换222

13.4.1 概述222

13.4.2 对数变换223

13.4.3 直方图均衡化224

13.5 灰度变换的其他问题225

13.6 图像处理软件的灰度变换功能226

13.6.1 阶调调整226

13.6.2 曲线调整用法228

13.6.3 典型线性灰度变换关系230

13.6.4 典型非线性灰度变换232

13.6.5 手工和自动黑白场定标233

13.6.6 中间调调整234

13.6.7 铅笔工具定义灰度变换曲线235

13.6.8 利用Levels命令实现灰度变换236

14.1 区处理和卷积238

14.1.1 区处理238

第十四章 图像的平滑处理238

14.1.2 卷积239

14.2 平滑处理的目的和意义240

14.2.1 概述240

14.2.2 平滑处理要解决的几个问题241

14.3.1 数字图像的频谱特性243

14.3 空间域中的平滑处理243

14.3.2 中值滤波244

14.3.3 局部平均法245

14.3.4 σ滤波248

14.3.5 离散卷积形式的低通滤波250

14.3.6 运动模糊与放射模糊253

14.3.7 刮痕和散斑的去除255

14.3.8 其他平滑处理技术257

14.4 频域低通滤波技术257

14.4.1 频率域中平滑处理的特点257

14.4.2 低通滤波器258

第十五章 图像的锐化260

15.1 概述260

15.1.1 图像锐化的目的和意义260

15.1.2 彩色复制过程中影响图像清晰度的主要因素261

15.1.3 人眼的视觉心理反应特点262

15.1.4 电分制版清晰度增强的主要方法264

15.2.1 图像信号的锐化过程265

15.2 图像锐化的空间域处理265

15.2.2 梯度算法266

15.2.3 拉普拉斯算子锐化268

15.2.4 离散卷积形式的高能滤波271

15.3 频域图像锐化技术273

15.4 同态滤波277

15.5 钝蒙版法278

第十六章 图像变形技术280

16.1 数字图像变形技术及分类280

16.2 用灰度控制位移变形技术281

16.3 以几何变换为基础的图像变形技术284

16.3.1 二次网状变形算法284

16.3.2 膨胀与收缩变形285

16.3.3 剪切变形287

16.3.4 球面变形293

16.3.5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变形296

16.3.6 波形变换301

16.3.7 其他几何变形305

16.4 以像素值为基础的变形技术308

16.5 以物理现象为基础修改像素的变形技术310

16.6 风格仿效变形技术312

第十七章 分色与补漏白316

17.1 印刷品与分色316

17.2 图像的常规复制技术及黑版317

17.2.1 需要黑版的理由317

17.2.2 黑版计算319

17.3.1 灰平衡及其影响因素321

17.3 灰平衡和网点扩大321

17.3.2 油墨和纸张组合322

17.3.3 网点扩大和网点扩大曲线323

17.3.4 灰平衡曲线327

17.3.5 自定义油墨纸张组合(灰平衡关系)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