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阿甲戏曲笔记 卷1【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阿甲戏曲笔记 卷1
  • 阿甲著;符挺军,符丐君整理;王永敬编注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978750396115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20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556页
  • 主题词:戏剧理论-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阿甲戏曲笔记 卷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959年3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3

演员的内心和外形7

导演要点琐议12

杂记21

1960年41

假定性、变形、现实主义等问题41

艺术、现实、特点、时代、认识、世界观和主客观的关系42

可以从心理学上解决问题51

在艺术上用什么手法是决定于生活的实践意义的53

看“戏院”《四川白毛女》所想到的问题55

戏曲舞台艺术发展的历史情况59

生活、形式、内容、调和、矛盾、区别、联系、特殊、一般等问题61

所谓形式的夸张问题66

舞蹈有三种情况68

锣鼓点子打什么,以及声音效果的主客观印象69

看日本前进座的戏71

现代戏的有关问题73

关于写表演、导演的文章76

关于感性直观(即对具体事物可感觉的形象的直观感受)和联想78

关于体验(实践论和体验的问题)80

京剧演员应当解决的表演问题82

随想84

关于“从自我出发”86

用各种方法处理艺术的真实88

有关接受传统方法的问题99

认识和表现101

戏曲导演的问题104

1963年111

关于艺术工作者在创造上的主观能动性111

1964年115

现代戏排演随记115

排演工作过程中的矛盾119

内容和形式、艺术和生活122

看《朝阳沟》和《红旗谱》125

关于剧本创作128

关于形体动作129

三言两语(一)132

假定性和真实——思维联想和直观136

关于组织感情的问题137

从独唱看戏的真实143

观念的和为观众145

1965年151

听《战洪图》的导演经验151

唱的安排以及舞台行动153

如何运用演员技术155

对话和心理的描写156

看中南区的戏曲现代戏《游乡》有感158

如何观察剧本和演出——从矛盾出发的问题161

感情是被反映的163

《红灯记》的一些问题164

1979年171

戏曲塑造总理形象的两个问题171

1980年179

中国戏曲和布莱希特戏剧观的关系179

再研究中国戏曲和布莱希特戏剧观的关系182

演员、角色、观众及其他187

关于剧本192

关于“真实性”194

戏曲形势与现代戏问题196

程式的再现和表现199

程式问题再研究204

戏曲的十七个相结合212

虚实结合的问题214

剧作要考虑的几个问题215

绘画的写意与戏曲的虚拟217

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219

凡表现艺术都有程式220

戏曲以形式取胜222

演员创作不能离开自己的作品,只能由观众来评价223

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226

关于“唱、念、做、打”230

戏曲美学笔记(一)232

如何用艺术特点来认识生活241

戏史简说246

为再现生活来解决“唱、做、念、打”的矛盾248

戏曲美学笔记(二)251

再谈“唱、做、念、打”——从单一到综合又从复杂的综合到具有概括性的相对的分立257

戏曲美学笔记(三)261

读张庚《概论》268

杂谈戏曲的继承和革新——从一部先锋派的影片谈起274

1981年287

舞美理论座谈会287

戏曲的体制改革与推陈出新290

再研究戏曲的体验问题——形体动作和形体行为的区别,“跑”和“逃跑”的区别296

1983年301

看蒲剧后想到的问题301

如何发挥舞台戏剧的特性去和电视、电影竞争——为话剧演员表演研究会做的报告305

戏曲美学琐议310

再谈现代戏问题315

书法和表演320

有关戏剧审美心理的几个问题322

舞台艺术劳动——看蒲剧有感331

情、理、技334

戏曲心理表演的物象化337

什么叫艺术的真实340

动作部341

随记几则348

危机之说的各种原因354

看戏曲的经验是历史地养成的355

来南京看昆曲时所感所得356

戏曲的外部动作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心理技术的关系360

戏曲舞台艺术自我限制的问题365

客观物体也可变的(马为对象)368

行当和性格的关系369

造型和语言艺术的比较——为什么语言不如造型含义深广372

再现艺术、表现艺术、空间艺术、时间艺术的关系373

重要的问题:心理和对象的关系等375

再现和表现等问题378

艺术创作的物质媒介381

情与物383

要研究戏曲的舞台调度问题385

和吴继静同志谈话387

斯氏体系和老艺人的关系391

不仅求真,还应有神韵392

关于呼吸的问题393

圆和方(顿挫)394

看昆曲《剔目》《交印》《芦花荡》《夜巡》《醉酒》等戏395

再谈上下场的问题396

还是要从性格出发398

也有不向观众交待情节的399

有关《恩仇恋》的具体导演问题400

体验是创作的规律413

《荆州之争》416

距离论的问题419

舞台艺术的本质是虚实结合423

程式本身不具有固定内容426

赋、比、兴与程式评431

内心动作的模拟和外形动作的模拟436

培养名演员、大演员采取什么办法438

1984年443

看了“梅花奖”河北梆子演员刘玉玲四个戏——《藏舟》《柜中缘》《状元打更》《窦娥冤·法场》443

看粤剧《风雪夜归人》445

关于丑在艺术形象上的审美问题447

读思录449

舞台调度问题——排《三夫人》中想到的452

语言文学和表演文学的结合454

舞蹈456

戏曲的技和戏457

程式的创作过程460

心里的戏和锣鼓点子462

唱念要点略谈464

虚拟的层次465

体验和体现(内心的根据,外形的异样化)466

三言两语(二)468

戏曲的改革和发展470

戏曲的虚拟和分场结构问题472

先破后立的问题476

多样性的统一477

戏曲要强调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478

戏曲导演如何指导戏曲演员的表情的问题479

问题随记484

与小说不同的话剧、戏曲的特点487

关于程式符号论489

规律494

放大和夸张496

符号在认识中的意义和作用497

戏曲表演艺术要靠精神劳动和体力劳动高度综合498

四堵墙的原则499

戏曲的三面通501

虚写和实写504

有关戏曲导演问题505

有关舞台的结构问题508

依据舞台情绪如何改变节奏的问题510

有关舞台的“搁置”问题511

“四耐”之思512

调度往往在一个情绪反应的开始——舞台信息的问题513

动作如何适应音乐的问题514

戏曲的舞台处理是否反映生活515

为什么说形象大于思想517

身段如何好看?518

“神”和程式519

两种交流520

1985年523

假定性体验有一定的真情感523

表演问题随想524

一九八五年小组会间及其后所思526

戏曲舞台动作的结构534

虚拟和抽象535

《三夫人》人物分析536

声调和词意——以《审头刺汤》两段词(略抄)为例539

所谓表象、意象、物象540

舞台文学和语言文学的关系542

写形与写神543

表现台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545

一个意外的发现548

《十五桩离婚案》观后感550

歌词、歌声、动作554

要研究实写和虚拟556

汤显祖对情的观点558

最终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来559

大体答记者的问题563

有关音乐动作和情感的问题566

排戏偶记二则570

关于戏曲艺术的性质问题571

法门寺降香578

戏曲表演的心理体验581

如何把无声的语言(表情的思维)表现出来585

戏曲形式的能动性对内容的影响588

看《太湖之春》想到戏曲音乐的问题590

读文章有感592

再谈歌唱和布景的关系594

动作、表情的一致和它的结构层次595

关于“图解”的理解598

培养戏曲导演的能力600

随想603

音乐的空间感608

音乐的主客观问题——审美表情和审美造型的问题、审美感悟和审美认识的问题609

戏曲的锣鼓经611

动作的秩序和结构与音乐的关系——戏曲体验的性质问题并谈审美的体验613

感性的欣赏和理性的欣赏616

读《马克思与美学问题》一文617

关于语言和动作619

研究戏曲所想到的621

关于抽象和变形的问题623

戏曲中最难办的是布景的问题625

半导体(收音机)中听周信芳的《四进士》两段627

1986年631

想到的问题暂记631

有关艺术创作时的体验和作品中人物自己的体验636

偶记四则638

看电视剧《遇皇后》有感640

戏曲的唱641

艺术内容的情感性643

内容和形式(一)645

题材和思想性649

形式和内容(二)650

艺术形象琐思652

内容的多样性(一般只注意形式的多样性)653

有关戏曲舞台时空的处理问题656

中国戏曲的导演问题659

关于程砚秋的唱腔660

人的自我对象化的问题662

再说几个问题664

虚拟与幻觉667

写意与写实671

动作上的“气韵生动”说673

分析意象的内容674

形象是否可以抽象675

1987年681

关于戏曲舞台感情681

再释戏曲舞台感情691

转向、定势、变势、停顿696

关于剧本写作的信摘697

读王永敬《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审美意识比较》想到的698

《斩经堂》悲剧的性质701

梁金声画像纪念705

戏曲十讲706

戏曲的导演问题712

虚拟、想象、程式、体验723

自记727

拉近距离,精密过程729

程式的内涵和外延732

唱和身段的发展趋势733

景的问题735

学昆曲737

阅读他人著作时的批语739

1988年743

戏曲导演艺术的本质743

戏曲六个问题745

韵的境界内容746

1989年751

京剧创新一范例——招贤何处去,愤怒一诗人751

看《曹操与杨修》754

延安回忆录757

戏曲改革的问题784

1990年789

王永敬《剧论》序789

谈谈一九六三年我和翁老合作《红灯记》的问题792

锣鼓打击乐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797

表演文学的问题800

《斩经堂》的意见和致范正明的信802

京剧艺术的本质特征——要在社会主义庭园里斗艳争妍再放异彩808

以少总多和虚拟812

1991年823

我对戏曲表演的看法823

读《布莱希特和他的表演理论》后我的理解824

戏曲的特殊的体验的问题830

戏曲杂记834

以乐为中心的问题835

眉批散集837

中国歌舞化戏剧的表演特征(一)842

中国歌舞化戏剧的表演特征(二)845

戏曲美学的特征848

程式和体验849

无穷物化时空过,不断人流上下场850

程式的间离和幻觉感的解释851

看京剧《山花》852

对联和诗855

范本与创造(辩证理论)857

《乐记》问题859

情感的形象问题861

关于感情的问题——感情和形象的问题863

尺度的问题——程式的规律和创造864

戏曲的身段动作、声腔音调866

文学描写的情感(不是逻辑思维)868

我的幼年生活870

分行的概念化873

喜剧874

戏曲的美学特征876

从多方面来研究艺术对象877

关于武打戏880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解881

心理和情感、情感和态度、态度和节奏882

直观和想象——直接看到的和间接想象的884

一副五官,面孔万千886

新想到887

把情节作为对象888

自编的戏谚890

戏曲和观众的问题891

悬念问题892

戏曲美学一得893

虚拟是想象的895

赠诗896

审美幻觉和生理幻觉897

戏曲四字诀——戏曲表演方法解(也可以说戏曲美学四十个问题)898

耳朵和眼睛的形成901

1992年905

再谈程式的问题905

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创造的问题908

艺术上的创造和科学上的创造909

情寄于形910

想到就记912

京剧行腔中字的四声914

越剧电视用实景的问题——看电视越剧《汉武之恋》有悟915

戏曲体验的特殊性916

在自己的创造中能够直观到自己的本身918

在我传略中的问题919

要研究和训练现代戏的程式926

动人和惊人928

心和手的问题:得心应手930

演员创作时的情感和小说家创作时的情感不同932

要研究选字选音的问题933

戏曲和斯氏体系的不同表演方法八条(再记)934

看“映山红”民间戏曲花鼓戏《石榴湾风情》937

看保定老调942

关于科学技术和艺术技术的问题944

看电视剧《爱情无商量》945

试论戏曲艺术的体系问题947

再论“程式”与生活的问题953

程式很能体现形式美954

演员的艺术创造和品格955

人在世上就是为了创造956

不能只讲程式——艺术和数学的公式不同960

还有一个问题962

《斩经堂》剧本结构——写给范正明的信964

木偶戏问题967

《红灯记》的谈话969

四功五法972

关于现象本质的问题973

振兴京剧——临时想到的问题974

想到的问题(虚拟)977

所谓身段和工架979

关于行当的问题982

导演班:生活片断和戏曲片断983

戏曲美学中的几个问题(文章提纲)985

艺术表现生活的问题993

戏曲和斯氏体系的区别995

话剧演员和戏曲演员体验和表演的不同997

舞台面积只有那么大,要很经济地利用它998

所谓程式美就是形式美999

感情的广阔性和狭小性1000

细腰抱小姐1001

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1002

为什么要“圆场”1003

依字行腔的问题1004

知觉模仿和审美模仿1007

戏曲的审美心理1008

欣赏音乐,听的东西比看的多1013

学习前人胜于前人,不薄古人爱今人——对《中国京剧》杂志的祝贺与希望1015

“以多对一”的问题——不是以一对一,是以一对多1016

1993年1021

想到就写(一)1021

想到就写(二)1022

情景同构1024

审美的认识真实和审美的感觉真实1026

有关戏曲的改革问题1027

想到就写(三)1030

我小时看京戏的感受1032

随记六个问题1034

一封重要信稿摘要1035

想到就写(四)1038

想到就写(五)1040

练功悟戏1042

程式、性格及体验1045

断想两则1046

自然音乐和审美音乐的问题1048

《清风亭》改编初步提纲——看豫剧之后有感而作1050

看越剧《弥留》1052

表演文学及演员、角色、观众三方的关系1054

随笔1068

京剧和市场经济——梅奖人民剧场发言1073

关于写剧本的问题1075

想到就写(六)1078

想到做不到和做到想不到1079

陈少云为发展京剧艺术的钻研态度1080

1994年1085

黄佐临关于戏曲“写意”、布氏“间离效果”的理论阐述和实践1085

戏联汇集1087

后记10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