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童书业绘画史论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童书业绘画史论集
  • 童书业著;童教英整理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5811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中国画-绘画史-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童书业绘画史论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论著5

唐宋绘画谈丛著者说明5

吕序12

自序14

回溯(上)16

回溯(中)19

回溯(下)23

所谓“六法”的原义27

气韵说的演变30

山水画的创立34

山水画中的吴道玄和李思训39

水墨渲淡法的出现42

所谓“南北宗”说的批判47

北方派的山水画50

江南派山水画的出现59

花鸟画的创立65

徐、黄二体辨异67

花鸟画的转变75

郭熙79

江南派山水画的确立84

徽宗皇帝89

山水画的全盛93

人物画的转变100

宋代画论中所表现的宋画特色105

谈画111

释“气韵”111

汉画115

“咫尺千里”的中国山水画118

敦煌壁画管窥121

王维的画格和他在唐宋时的地位125

五代的董源、巨然和米元章眼里的董源、巨然129

徐熙、黄筌与“没骨花”135

荆、关、李、范与李、刘、马、夏142

二米与三赵153

宋徽宗和宋代院画159

所谓“元画”168

“浙派”与“吴派”176

董其昌等与山水画“南北宗”说180

四王、吴、恽……(185 )正统派以外的清代绘画191

中国画的前途195

云蓝先生画譍上卷 论画史201

下卷 论画法248

后记309

枞川画论313

枞川画论313

南画研究331

自序331

上画史332

下画理361

承跋389

论文393

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辨伪393

唐代山水画漫谈405

北方派山水画的创立412

中国山水画起源考421

没骨花图考433

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新考442

中国山水画布置法举例518

论汉代人像画的技术521

唐代的人像画524

论六朝人像画的技术526

宣和临古十七景图卷辨伪529

唐代中期以后的山水画533

怎样研究中国绘画史536

中国画的欣赏539

上海《中央日报·文物周刊》载书画介绍545

研究美术史的最低条件555

王麓台绘画的评价问题559

山水画干笔技法的发展及其影响567

清末上海画派的历史作用575

“四王”画派的革新者——戴熙579

沈石田的绘画585

元画三题589

唐代仕女画的兴起595

论胡佩衡先生的绘画600

影响六百年中国画坛的大画家——黄子久605

“渴染”画法的创始者——孔衍栻61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辨620

江贯道《千里江山图》辨622

读《鹊华秋色图》628

评李开先《中麓画品》632

札记和随笔643

中国美术史札记序言643

卷一644

“气韵”的原义644

“气韵”说的演变——“笔韵”与“墨韵”645

山水画“南北宗”说及其反响647

王维画法的特点651

王维在绘画史上地位的升降653

北方派(荆、关、李、范)山水画的特点与李成“惜墨如金”问题655

李成等地位的升降658

董源画格偏近李思训(附论巨然画格)660

董、巨地位的升降663

米芾在绘画上的“托古改制”665

米元晖着色山水667

李唐、萧照在南宋的地位668

徐熙始创“落墨花”669

黄筌始创“没骨花”671

徐崇嗣的“没骨”画法学自黄氏672

赵昌、王友发展徐崇嗣的“没骨花”法673

人物画重笔,山水画重墨,花卉画重色675

卷二676

唐人无皴说676

没骨山水679

李思训工人物680

山水画的起源681

三赵与“士气”682

郭熙与李成画法的同异684

郭熙在南宋时的地位685

赵孟頫承宋启元686

黄子久画法探源688

黄子久的变格画法691

倪、王、吴的变格画法693

文、沈与浙派的关系696

卷三699

唐宋仕女画兴起的历史意义699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701

李昇山水兼学李、王702

南宋院画家学郭熙703

北宋人极重李龙眠704

赵佶对于绘画的贡献705

南宋四家源出荆、关、李、范707

倪云林师冯觐说辨伪708

林良介于行家、士夫之间709

唐六如画法的渊源710

仇十洲总结“北派”画法711

王世贞论画712

松江派笔墨变古713

明末清初地方画派之争714

松江派与吴门派的斗争716

明末清初干笔画法大盛717

石涛、龚半千用干笔718

王麓台对笔墨技法的发展719

王麓台论“山水用笔须毛”720

王麓台用笔不主“重”721

华琳、麓台用湿笔说之非722

王麓台论山水“南宗正派”723

王麓台的短处724

王石谷、恽南田、吴渔山同学唐六如725

王石谷画法的优点与缺点727

董其昌、王石谷论“明”、“暗”729

恽南田没骨花卉的来源730

南田山水画的特点731

王石谷、恽南田的短长732

龚半千画法的渊源733

陈老莲的人物734

布颜图论“南宗”山水不用渲染736

戴熙的贡献737

清代花卉画的发展739

清代仕女画的进步741

卷四742

王维画法补论742

巨然非董源弟子744

关于赵子昂《鹊华秋色图》746

江贯道《千里江山图》辨747

倪云林的“洁癖”749

黄子久画法之由“方”到“圆”750

松江、太仓画派的所谓“仿古”751

画法的逐渐进步753

中国画必须改革754

谈艺随笔(绘画史部分)李成真法失传已久757

董源画法渊源757

《洛神赋》人物、山水最近古法758

没骨法之渊流759

王维画可证唐人无皴说759

传世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南宋院人摹唐画760

李思训、吴道子同画嘉陵江山水质疑760

《明皇幸蜀图》评议760

明人鉴定画作多不可信761

中日画法之交流761

山水至大、小李确为一变762

“水晕墨章”确始于王维,“一变钩斫之法”却成于二米763

山水画南北宗说尚有一定进步意义763

山水画南北派始于唐,成于宋764

山水画士夫、院体之对峙始于唐,确立于北宋末765

荆、关确立纯正之山水画767

“气韵”释767

北宋人最重李成768

郭熙与李成768

二米与院画769

李唐、萧照画源769

马、夏画法之创新770

斧劈皴之演变770

马、夏画法比较771

花卉画之源流771

徐、黄二体辨析八题771

人物画之源流、发展及东西文化交流773

董源画法质疑775

顾恺之人物画法渊流776

阎立本三图考776

《送子天王图》考777

《簪花仕女图》考777

《韩熙载夜宴图》考777

《五牛图》考778

《游春图》考778

董源五图考778

巨然图考779

《匡庐图》考780

《珍禽图》考780

徐熙设色花卉考780

《朝元仙仗图》考781

李公麟画法考781

李成画法解疑781

范宽画法三题782

《早春图》确为郭熙画典型783

米芾画法质疑783

《清明上河图》评说783

《采薇图》考784

马、夏真法流传后世784

《踏歌图》考785

《长江万里图》考785

刘松年二说785

朱锐《赤壁图卷》考786

王晋卿《山水卷》考786

《宋人画册》二评786

《鹊华秋色图》考787

高房山画二论787

黄子久画二论787

王叔明画二论788

仲圭画法评说789

云林画法评说789

元好问论画789

传世恽南田记黄子久《秋山图》质疑791

《清河书画舫》最早质疑米、沈所言董源画格792

《清河书画舫》评李昇画793

云林着色山水评说793

南北宗论别说794

麓台画法掇要795

清初与明末画法之别798

麓台、石谷画法比较二题800

赵孟頫为元画始祖801

吴仲圭仍以干笔为胜803

子久亦善“北法”803

元画笔胜于墨,麓台救之805

南北宗与南北派806

李成画法辨析808

师冯觐者为云西,非云林809

“北画”、“南画”优劣比较809

宗派渊流论若干810

王维皴法辨析823

王麓台画以生拙取胜825

元四家用笔多中锋825

南田没骨花二论825

麓台山水得力于西山826

麓台论“南宗画”源流826

《宣和画谱》论李昇四题827

资料833

怡斋漫录(绘画史部分)一、通论833

二、专论864

三、闻见8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