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
  • 周光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3417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76页
  • 主题词:解释学(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年代: 古代) 解释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重建中国的古典解释学1

第一章 中华文化经典的历史存在1

第一节 中华文化经典的形成发展1

一 历史自觉与经典初创2

二 哲学突破与经典发展7

三 文化转型与经典尊崇16

第二节 中华文化经典的主题特征22

一 探究天人之际23

二 阐发人本思想30

三 宏扬经世精神39

第三节 中华文化经典的表达特征45

一 从汉语的特性说起46

二 文本结构的召唤性53

三 “立象尽意”的召唤性59

第二章 中国古典解释学的发生发展67

第一节 中国古典解释学的初生67

一 大变革时代文化的传承与创造68

二 古典解释学初生的实践形态73

三 古典解释学初生的理论标志82

第二节 中国古典解释学的成立89

一 时代课题与解释学成立90

二 今文经学的解释理论与模式97

三 古文经学的解释理论与模式99

一 古典解释学启导魏晋玄学107

第三节 中国古典解释学走向成熟107

二 古典解释学启导宋代理学114

三 古典解释学启导清代朴学121

第四节 中国古典解释学的现代转型129

一 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129

二 转型中的理论形态136

三 转型中的实践典范145

第三章 中国古典解释学的典范体式156

第一节 先秦两汉初创的解释体式156

一 先秦两汉初创的诸种解释体式157

二 传体简论164

三 章句简论172

第二节 解释学史确立的诂训传体式178

一 诂训传体式的确立179

二 诂训传体式的结构187

三 诂训传体式的运用197

第四章 中国古典解释学的语言解释202

第一节 语言解释的基础理论202

一 “名实之辨”中的语言解释理论203

二 “言意之辨”中的语言解释理论212

三 “考据之学”中的语言解释理论224

第二节 语言解释的释词方法232

一 释词的形训方法233

二 释词的声训方法241

三 释词的义训方法250

第三节 语言解释的析句方法258

一 句子的语法分析法260

二 句子的修辞分析法269

三 句子的上下推求法277

第四节 语言解释方法的科学化趋向283

一 戴震的假设求证法284

二 二王的归纳演绎法292

三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297

第五章 中国古典解释学的历史解释304

第一节 《左传》创立的以事解经法304

一 《左传》之于《春秋》305

二 以史事昭示《春秋》法则309

三 以史事表现历史法则314

四 以事解经的多重意义319

第二节 孟子首倡的知人论世说326

一 知人论世说的理论内涵326

二 知人论世说的实践意义332

三 知人论世说在汉代的发展338

第六章 中国古典解释学的心理解释345

第一节 孟子创建的以意逆志说345

一 “以意逆志”说的诗学背景345

二 “以意逆志”说的理论基础350

三 “以意逆志”说的理论内涵354

四 “以意逆志”说的开创意义360

第二节 朱子建构的唤醒体验说363

一 学术渊源与期待视界363

二 理论内涵与运作程序367

三 解释效果的历史评价372

第七章 中国古典解释学个案研究376

第一节 董仲舒《春秋》解释方法论376

一 感应时代课题376

二 名号论380

三 辞指论384

四 事例论388

第二节 王弼《老子》解释方法论392

一 辨名析理与得意忘言396

二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402

三 触类而思与复守其母407

第三节 朱熹《四书》解释方法论412

一 《四书》解释方法论的系统性415

二 以逐层推捱为关键的语言解释422

三 以唤醒体验为契机的心理解释428

第四节 戴震《孟子》解释方法论431

一 挑战性的解释目的433

二 创造性的解释体例437

三 纠偏性的解释方法443

后记4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