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棋镇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李棋镇志
  • 中共玉溪市红塔区李棋街道工作委员会,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李棋街道办事处编纂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210496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233MB
  • 文件页数:665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玉溪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李棋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1

大事记5

第一章 建置 自然21

概述21

第一节 建置21

沿革21

区划22

自然村23

边界27

第二节 自然概貌29

位置29

地貌29

地层29

地质构造30

山脉31

河流31

第三节 气候32

气候特征32

降水量32

日照33

气温33

湿度33

风33

第四节 土壤34

红壤土34

紫色土34

水稻土34

第五节 自然资源35

土地35

水35

矿藏36

植物36

动物37

旅游资源37

第六节 自然灾害38

地震38

旱灾38

涝灾38

雹灾38

雪灾38

风灾38

第二章 物质文明建设(上)39

概述39

第一节 镇域经济40

农村经济总收入40

产业调整48

劳动力转移49

所有制结构51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53

农业体制改革53

林权制度改革54

企业改制55

税费改革56

财政体制改革57

供销社体制改革58

第三节 财税 金融59

机构59

财政收支62

税收68

储蓄70

贷款72

保险73

第四节 经济管理74

机构74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75

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77

扶贫济困资金管理77

减轻农民负担管理77

农村经济收益分配78

固定资产投资80

招商引资82

扶持非公有制经济83

经济普查84

第五节 基础建设85

规划85

基础设施建设86

供排水86

供电86

邮电通信87

交通道路87

桥梁91

路灯94

交通工具94

路政管理94

运政管理95

第六节 国土资源管理96

机构96

非农用地96

地籍管理97

矿政管理98

执法监察宣传99

第七节 旧村改造99

改造规划99

改造成效100

民居防震保安工程102

第八节 集镇建设103

机构103

集镇管理104

集市建设104

第九节 乡镇企业105

企业集团110

玉溪市太极个私经济园区112

第三章 物质文明建设(下)113

概述113

第一节 种植业113

种植业结构调整113

生产工具114

耕地115

粮食作物116

经济作物120

种植基地123

第二节 养殖业125

养殖管理125

畜禽养殖125

养殖专业户127

水产养殖127

第三节 林业129

林业管理部门129

林业资源130

护林防火130

病虫害防治130

植树造林131

村庄绿化131

风景林131

果林131

千亩樱桃试验示范基地132

第四节 水利132

水利管理部门132

水利建设132

蓄水工程133

河沟治理134

引水工程135

提灌工程135

第五节 工业136

传统手工业136

现代工业137

工业技改139

工业管理140

企业选介142

第六节 建筑业148

建筑业生产148

企业选介149

第七节 物流运输业151

经营151

企业选介152

第八节 商饮业152

经营152

企业选介153

第九节 房地产业157

经营157

企业选介158

第十节 服务业及其他159

经营159

企业选介159

第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161

概述161

第一节 创建活动161

创建文明单位161

附记163

李棋训163

办事十则163

李棋镇服务承诺书164

创建文明村镇164

创建文明家庭165

附记166

不同三姓组家庭 团结和睦万事新166

第二节 文明新风167

见义勇为167

社会捐资167

孝亲敬老168

敬老好媳妇168

附记169

风雨同舟 真情永在169

扶弱济困171

第三节 科技171

机构171

科技管理174

科技队伍175

科技培训175

农业科技176

畜牧科技180

林果科技182

水产科技183

工业科技183

科技成果184

第四节 教育190

组织管理190

教育发展195

幼儿教育197

小学教育199

中学教育203

职业教育205

特殊教育206

教师队伍207

教育设施建设208

附记208

统一思想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李棋城市教育进程208

第五节 文化213

机构213

群众文化214

民间文艺215

市场文化216

图书发行217

电影217

广播218

电视218

文物古迹218

风景名胜222

文集224

寺庙宗祠226

民间艺术232

民间传说233

附记236

沃泉悠悠流神话 古寺静静待客来236

第六节 卫生238

医疗机构238

卫生管理242

卫生发展245

传染病预防控制245

计划免疫248

卫生监督监测248

妇女保健250

儿童保健251

农村改厕252

爱国卫生253

食品药品安全管理254

第七节 体育255

体育设施255

群众体育255

体育比赛255

学校体育256

第五章 政治文明建设257

概述25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258

党代会258

党委体制变革260

执政纪要262

党组织建设267

附记269

基建专业户殷文亮入党269

干部管理270

省“两推一选”试点272

新农村建设工作队273

第二节 人大275

人代会275

人大主席团276

省市人大代表277

督政纪要277

人大建设281

第三节 政府283

体制变革283

机构改革283

行政纪要287

政府建设290

基层组织建设291

附记293

李棋镇对村(居)干部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的调查293

第四节 纪检监察294

纪检监察机构294

执纪纪要294

建章立制296

廉政教育297

第五节 武装299

人武部299

民兵299

征兵301

第六节 政法301

机构301

普法教育303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04

第七节 工会308

工会建设308

学习培训309

维权帮扶310

创建职工之家311

第八节 共青团312

团代会312

团组织建设313

青年学习培训315

青年特色活动317

少先队工作320

第九节 妇联322

妇代会322

妇联建设323

参政议政324

巾帼建功活动324

妇女特色活动327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330

第十节 其他组织331

关工委331

商会332

农会332

第六章 社会文明建设333

概述333

第一节 人口333

人口发展333

人口分布334

性别比例335

民族构成336

年龄结构336

文化状况336

职业分布337

姓氏337

第二节 计划生育340

机构340

计生管理342

计生规定346

计生教育348

节育措施349

附记350

李棋镇开展“生育文明新村”建设的几点体会——在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现场会上的交流材料350

第三节 人民生活352

农民人均纯收入352

衣食住行353

耐用消费品354

第四节 劳动和社会保障355

机构355

劳动管理356

劳动力转移培训356

社会保险356

劳动维权357

附记357

关于做好李棋镇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357

第五节 民生建设360

机构360

救灾救济360

拥军优抚361

五保户供养362

老年人事业364

残疾人事业366

附记368

一户多残家庭遇大病 政府启动紧急援助368

农村养老保险369

城乡两低保369

医疗保障370

住房保障371

婚姻管理372

殡葬管理372

移民扶持372

第六节 民风民俗373

传统节日373

现代节日374

舶来节日375

家庭大事活动375

庙会活动376

礼仪习俗376

风水习俗377

民间信仰378

第七节 方言378

特征378

韵母378

声母378

声调379

儿化词379

俗话379

歇后语381

农谚382

第七章 生态文明建设383

概述383

第一节 生态建设383

水源治理384

镇域绿化美化工程387

供水工程387

排水工程388

生态村建设389

生态镇建设391

企业污染源治理392

无烟尘工程394

环境综合治理395

生态农业综合建设395

农村能源开发应用395

第二节 生态保护396

环境保护396

垃圾处理398

土地保护399

农业环保400

环保整治401

第三节 环境监测401

大气环境监测401

声环境监测402

水环境监测403

地质灾害监测406

第四节 生态管理407

环保投资407

生态环境管理408

企业环保管理408

河段管理409

污染源普查409

土壤普查409

林业资源调查410

古树名木普查410

第八章 村社413

概述413

第一节 山头行政村413

概貌413

经济收入414

基础设施414

旧村改造415

社会保障416

基层组织416

第二节 任井行政村419

概貌419

经济收入420

基础设施420

旧村改造421

社会保障422

基层组织422

任井文化室423

第三节 李棋行政村425

概貌425

农村经济425

基础设施426

旧村改造426

村文化室427

社会保障428

基层组织428

第四节 下赫行政村431

概貌431

农村经济431

基础设施432

旧村改造432

社会保障433

基层组织433

第五节 金家边行政村436

概貌436

农村经济436

基础设施建设437

旧村改造437

社会保障438

第六节 康井行政村441

概貌441

农村经济441

基础设施建设442

旧村改造442

社会保障443

第七节 薛井行政村446

概貌446

农村经济446

基础设施建设446

旧村改造447

社会保障448

第八节 大矣资行政村451

概貌451

农村经济451

基础设施建设451

旧村改造452

社会保障452

村文化室453

附记454

大矣资的春天454

第九节 金州社区455

概貌455

社区经济456

基础设施建设456

旧村改造457

社会保障457

社区文化室457

第九章 人物459

概述459

第一节 人物传459

方伟卿459

方哲生460

白从民460

戴家顺461

高大佐461

袁绍富462

王传寿463

瞿龙堂463

李文亮463

郑晓鹿464

第二节 人物简介464

党委领导464

人大领导472

政府领导473

纪委领导482

知名人物484

先进模范人物486

第三节 人物表493

第四节 人文经典501

土主的故事501

附记506

历时最长的节日中国(云南)玉溪米线文化节506

中共玉溪县第一个支部的演绎506

陈庆珍的传奇人生519

附录527

重要报告527

在玉枕山片区暨路坝合一工程项目征地工作阶段性总结大会上的讲话(节录)527

鼓足干劲 奋力拼搏 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开创李棋科学发展新局面——在李棋街道2011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录)529

发扬成绩 务实进取 为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再立新功——在玉枕山片区及辖区储备土地范围内坟墓搬迁总结会上的讲话(节录)534

文件选录537

李棋镇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细则537

关于批转镇科委《李棋镇科技进步奖励试行办法》和《李棋镇高产竞赛奖励试行办法》的通知540

李棋镇60周岁以上农业户口老年人生活补助金发放管理办法(试行)542

管理规定544

关于印发《李棋镇干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544

李棋镇村(社区)管理规定(试行)546

李棋镇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定549

规章制度551

党建工作制度551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552

班子会议制度552

机关工作制度553

镇长办公会议制度553

科室(部门)负责人会议制度554

学习制度554

值班制度554

文件审批制度555

文件收发制度555

公文传阅制度556

机关文印报批规定556

印章管理制度556

出纳制度556

财产管理制度557

计算机、文印设备管理制度557

车辆管理制度557

办公室电话管理及使用规定558

接待工作规定559

廉政建设制度559

信访制度559

档案工作制度560

统计工作制度561

门卫制度562

艺文563

诗563

楹联选录566

碑刻568

剧本573

集体荣誉575

专家评稿579

索引583

编后记6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