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聚焦人民大会堂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聚焦人民大会堂 第2版
  • 金圣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80199239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聚焦人民大会堂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1

1.人民大会堂人民议政堂2

1.1 首次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人代会2

1.2 筹备已久的三届人大3

1.3 周恩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4

2.秘密召开的四届人大7

2.1 “四人帮”图谋组阁7

2.2 王洪文找毛泽东告状8

2.3 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9

2.4 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11

2.5 叶剑英深夜打来电话12

2.6 周恩来抱病飞赴长沙13

2.7 影响中国政局的谈话14

2.8 周恩来长沙设寿宴15

2.9 还是安定团结为好17

2.10 周恩来最后一次作政治工作报告18

2.11 邓小平代总理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19

3.提前召开的五届人大22

3.1 人大代表名额创历届之最22

3.2 华国锋作政府工作报告23

3.3 邓小平主持闭幕式24

第二章25

1.共和国第一大冤案26

1.1 她投了唯一的反对票26

1.2 毛泽东的“哨兵”发现问题27

1.3 河北厅,与会者目光困惑30

1.4 刘少奇派出工作组33

1.5 刘少奇不晓得怎样进行“文化大革命”35

1.6 林彪住进浙江厅38

1.7 刘少奇在福禄居写检讨41

1.8 北京厅,毛泽东在等候44

1.9 国家主席失去自由45

2.红卫兵狂飙48

2.1 青年学生秘密成立红卫兵48

2.2 毛主席来信了49

2.3 陈伯达对大串连表示热烈支持50

2.4 毛主席带上了红袖章51

2.5 协和医院更名反帝医院53

2.6 谢富治说:群众打死坏人,我们劝阻不住54

2.7 人民大会堂讨论停止串连55

2.8 夺权、夺权57

2.9 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劝说红卫兵58

3.走向广阔天地的年轻人60

3.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伟大的创举60

3.2 知青成为政治局会议议题62

3.3 致邓副总理的公开联名信63

3.4 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65

3.5 人民大会堂的报告会68

第三章69

1.林彪、江青集团逞威的九大70

1.1 紧锣密鼓筹备九大70

1.2 代表由协商产生71

1.3 陈伯达的政治报告被枪毙72

1.4 十几分钟的开幕词竟六次被掌声打断74

1.5 毛泽东提议林彪当大会主席74

1.6 开会第一天,陈毅即遭围攻75

1.7 江青提出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进党章76

1.8 选举中的闹剧78

2.“四人帮”兴风作浪的十大80

2.1 毛泽东考虑政治舞台的新布局80

2.2 周恩来成了王洪文的副手84

2.3 代表大会为林彪定性为“极右”85

2.4 “四人帮”粉墨登场87

3.党代会反应平平89

3.1 “两个凡是”的阴影89

3.2 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再次复出91

3.3 十一大的预备会议91

3.4 华国锋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92

3.5 叶剑英作修改党章的报告93

3.6 邓小平致闭幕词93

第四章95

1.庐山上的风云变幻96

1.1 林彪和毛泽东的分歧96

1.2 两次“文字”之争98

1.3 林彪坚持自己的观点99

1.4 陈伯达搭上林彪的贼船100

1.5 毛泽东要林彪向中央作检查101

1.6 毛泽东点名批判陈伯达102

1.7 批陈整风运动105

2.林彪等不及了106

2.1 《571工程纪要》正式出笼106

2.2 林立果的联合舰队107

2.3 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109

2.4 毛泽东突然回京112

2.5 林豆豆的口信114

2.6 林彪坐机出逃117

2.7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21

2.8 乌兰巴托传来急促电话声121

2.9 折戟沉沙绝妙下场123

第五章127

1.乔冠华从人民大会堂走上联合国讲坛128

1.1 福建厅在讨论去不去联合国128

1.2 毛泽东说,今年不进联合国129

1.3 毛泽东问,三分之二要多少票131

1.4 16∶35,联大会上充满了兴奋的龙卷风132

1.5 人民大会堂盛宴各友好国家134

1.6 “乔老爷上轿”136

2.尼克松开辟的外交新格局137

2.1 尼克松要到中国来137

2.2 中美大使级会谈——建交前的接触通道140

2.3 斯诺访华142

2.4 巴基斯坦渠道和罗马尼亚渠道143

2.5 小球转动大球144

2.6 东大厅,美国嬉皮士向周恩来提问148

2.7 基辛格的“波罗行动”150

2.8 周恩来秘会基辛格154

2.9 我们不是做交易157

2.10 跨越世界最辽阔海洋的握手160

2.11 毛泽东与尼克松谈哲学问题161

2.12 周恩来在宴会厅点燃茅台酒163

2.13 中美两国博士的辩论165

2.14 公报最后敲定169

第六章171

1.感情不能代替理智172

1.1 周恩来问:下任日本首相是谁?172

1.2 公明党代表团访华173

1.3 北京的机场始终开放174

1.4 加快速度的周恩来174

1.5 田中内阁成立175

1.6 中国政府放弃对日赔偿要求权176

1.7 上海芭蕾舞团抵日177

1.8 公明党代表团赴北京178

1.9 周恩来想给樱花加纸灯罩180

1.10 田中看了“竹入笔记”说,我明白了,我去181

1.11 周恩来夜深时分,一个人坐在人民大会堂大厅182

1.12 民意调查结果,民众反感日本183

1.13 中国领导层决定,感情不能代替政策184

2.田中豪饮茅台酒185

2.1 田中首相抵达北京185

2.2 首脑会谈移到安徽厅186

2.3 “添麻烦”一语引起的轩然大波187

2.4 高岛条约局长的说明189

2.5 盛怒之下的周恩来190

2.6 赴万里长城途中191

2.7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192

2.8 日中联合声明诞生193

2.9 政治局会议的决定194

3.由对抗到对话195

3.1 钱其琛来到邓小平家195

3.2 葬礼外交197

3.3 邓小平让齐奥塞斯库带个信199

4.结束过去,开辟未来202

4.1 愿意破例到苏联任何地方同戈尔巴乔夫见面202

4.2 高级会晤日期不能变204

4.3 只握手,不拥抱207

4.4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213

5.人民大会堂面对十五国的外交新格局214

5.1 江泽民电贺叶利钦214

5.2 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215

5.3 人民大会堂:江泽民与叶利钦会谈两个多小时219

5.4 全世界聚焦上海——举世瞩目的五国协定221

第七章225

1.历史造就了邓小平226

1.1 国宴大厅,数万双眼睛注视着他226

1.2 毛泽东想到了邓小平227

1.3 周恩来致书汪东兴228

1.4 毛泽东十天三荐邓小平229

1.5 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江青满脸狐疑231

1.6 毛泽东说:王洪文不如邓小平233

1.7 树立改革开放的新形象235

1.8 邓小平治铁路237

1.9 邓小平挑战“四人帮”239

1.10 敢摸老虎屁股240

1.11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242

1.12 望远镜后面的眼睛245

1.13 历史再次拐弯249

2.第二代领导核心252

2.1 邓小平给党中央写信请求工作252

2.2 邓小平的交心话254

2.3 批判“两个凡是”255

2.4 各级首长对一个理论问题表态259

2.5 两种思想的交锋260

2.6 华国锋否定华国锋263

2.7 改革开放启航266

2.8 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组成268

第八章275

1.祖国一定要统一276

1.1 周恩来指示设立台湾厅276

1.2 从武力到和谈277

1.3 蒋介石密使赴京279

1.4 向金门,开炮!282

1.5 毛泽东请章士钊赴港牵线286

2.共产党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289

2.1 毛泽东说: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289

2.2 蒋介石祖坟不能挖291

2.3 邓小平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292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96

3.1 “一国两制”的邓小平版本296

3.2 王锡爵驾机回大陆298

3.3 汪道涵与辜振甫的握手300

3.4 坐下来好好谈304

3.5 江泽民发表八点主张307

3.6 李登辉不合时宜的银弹外交309

3.7 想搞“台湾的中华民国”311

3.8 绝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314

第九章317

1.毛泽东:现在我们不谈香港问题318

1.1 中英外交官在西大厅握手318

1.2 邱吉尔说:只要我活着,香港主权不转移319

1.3 人民解放军在粤港边界嘎然而止321

1.4 毛泽东决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322

2.邓小平:要收回香港324

2.1 港督麦理浩赴京探虚实324

2.2 希思来华听风声328

2.3 邓小平承诺:中国不来如来神掌330

2.4 撒切尔夫人的如意算盘332

2.5 两国政府首脑谈话没有结果334

2.6 首相跌倒在大会堂台阶上337

2.7 三脚凳、经济牌、互惠牌341

2.8 英国外长作出承诺,不会把烂摊子交回中国344

2.9 邓小平发脾气了347

2.10 谈判桌上的趣闻349

2.11 4分钟结束了一个旧时代351

3.江泽民:接收香港354

3.1 人民大会堂,江泽民即将出行354

3.2 最后10秒355

3.3 米字旗的飘落356

3.4 历史,在这一刻定格357

3.5 董建华举起右手359

3.6 别了,不列颠尼亚361

3.7 7月1日之夜,不眠的香港362

3.8 部队已经出发365

3.9 回归第一天:马照跑,舞照舞,股照炒367

3.10 为香港干杯368

第十章371

1.第二代领导集体退出中共领导层372

1.1 邓小平记住了王洪文的话372

1.2 邓小平几次恳谈选好接班人375

1.3 顾问委员会378

1.4 我希望带头退休380

1.5 邓小平辞去最后一个领导职务381

2.中共最高领导界层的过渡383

2.1 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华国锋383

2.2 “两个凡是”的误区385

2.3 十一大和五届人大后机构的重建387

2.4 批判“两个凡是”390

2.5 陈云发出诘难391

2.6 华国锋作了自我批评392

2.7 团结一致向前看393

2.8 第二代领导集体和核心任务395

2.9 华国锋辞职396

2.10 “红小鬼”成为最后一任党中央主席400

2.11 赵紫阳:从总理到总书记404

3.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确立405

3.1 江泽民是合格的总书记405

3.2 江泽民的足迹408

3.3 新任委员长李鹏417

3.4 共和国第五任总理朱镕基421

3.5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424

3.6 这是一位年轻人——胡锦涛同志426

3.7 身担重任的尉健行429

3.8 李岚清进入核心层429

第十一章431

1.跨世纪的起点432

1.1 十四大报告怎么写432

1.2 南国春来早434

1.3 一言足以兴邦436

1.4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438

1.5 江泽民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词439

1.6 代表的产生442

1.7 市场经济成全党共识443

1.8 新的中央委员会447

1.9 邓小平说:这次大会开得好448

1.10 第三代领导集体450

2.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盛会452

2.1 举什么样的旗帜452

2.2 跨世纪政治纲领的出台453

2.3 少长咸集群英会456

2.4 高举伟大旗帜的政治报告458

2.5 对外开放的党代会461

2.6 新的中央委员会461

2.7 新人辈出入阵来464

2.8 团结、坚强的领导核心4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