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当代制度文化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车洪波,郑俊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 ISBN:780181225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研究-中国-现代-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当代制度文化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文化的作用及作用方式的特点1
一、文化作用突出的原因及其表现1
二、文化的重要作用7
(一)做人的支撑点7
(二)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力量8
(三)维系社会大厦的稳定力量13
(四)文化是创新的动力源16
(五)文化关系到政府执政力的强弱19
(六)文化是维系民族魂魄的根基22
三、文化作用的独特方式23
(一)弥漫状的“场”效应23
(二)以柔克刚的“太极”效应31
(三)判断文化强、弱的逆向思维33
四、文化作用方式的启示36
(一)改造、清理文化场,正确确立文化场36
的“核文化”36
(二)采取自然、和谐、贴近人民的教化方式38
(三)加大对文化力的研究,提升文化力的作用39
第二章 制度文化变革的背景42
政治体制改革45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果,必然引发45
(一)农村改革的现状47
1.农村壮劳力的匮乏48
2.引发农村中土地的产权、承包权的问题48
3.农村基层组织产生方法中的问题49
4.农村的税费改革的问题52
5.农民的国民待遇、城乡同治的问题53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54
1.艰难的跋涉55
2.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57
3.大量下岗工人的出现63
1.私人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思考64
(三)私人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及思考64
2.保障私人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需要68
3.民营企业家的参政问题69
(四)社区管理、物业管理71
1.人口流动大大增加72
2.商业的因素日益进入街道、社区管理72
3.新的管理模式——物业管理73
(五)公共事业的蓬勃发展、行业组织、中介73
组织的大量增加73
(六)全民民主、法治意识的萌发、增强76
二、加入世贸组织对政府职能的冲击79
(一)对执政理念的冲击80
(二)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冲击84
(三)对公务员制度的冲击87
三、执政理念的突破92
(一)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融为一体的整体执政观93
(二)执政理念趋于成熟95
1.毛泽东的探索95
2.邓小平的突破96
3.江泽民的发展97
第三章 制度文化的内涵、特点、作用101
一、制度文化的内涵102
(一)制度文化是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104
(二)制度文化是执行制度的内心认同109
(三)制度文化是制度创新的意识准备115
二、制度文化的特点123
(一)制度与制度文化123
(二)“柔性化”、主体化的特征125
(三)间接作用的特点126
(四)内在化的特点127
(五)稳定性特点127
(一)制度文化是制度的灵魂130
1.设计制度的理性依据130
三、制度文化的作用130
2.认可制度的内心铺垫131
3.制度创新的心理支持133
(二)制度文化是制度的土壤134
第四章 制度文化的人文背景136
一、性恶论的人性根据138
(一)制度预设的几个原则139
(二)人性预设的初衷与结果的逆向行径145
二、契约意识150
(一)契约的含义150
(二)中国文化对契约的理解152
(一)道德修炼的几个境界154
三、诚信的道德基础154
(二)诚信的道德含义157
四、精确的分析习惯158
(一)科学发展与精确的分析习惯159
(二)制度文化与精确的分析习惯161
第五章 中国传统制度文化之分析165
一、自然经济与制度文化166
(一)中国传统制度文化的土壤166
1.经济资源的可控性强166
2.先天血缘决定后天定位166
(二)儒家思想熔铸了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167
4.轮回的时间观念167
3.经验支撑167
1.推出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168
2.推行伦理政治168
3.严格的等级168
二、传统文化对制度文化的影响176
(一)权力意识上公、私界定的模糊177
1.公权私有化178
2.私事公权化179
(二)轻法重德的倾向185
2.没有形成强大的统一的宗教188
1.“入世”的儒家文化占据文化的主流188
(三)世俗的政权性质188
三、中国传统制度文化对法治建设的负面影响191
(一)科学管理理念的缺位192
(二)官员的特权193
(三)官本位193
(四)重德、轻法194
(五)关系网、护官符195
第六章 计划经济下的制度文化197
一、共和国初期的“吏治”199
2.执政党与人民的血肉深情200
1.毛泽东的高瞻远瞩、未雨绸缪200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吏治”成功的原因200
3.严峻的客观形势201
(二)掩盖的问题202
1.将特定时期的临时性的做法绝对化、长期化202
2.忽视对执政规律的研究203
二、我党新中国成立初期执政理念的组成205
(一)马克思的论述205
(二)前苏联的实践206
(三)劳动人民的素质与憧憬207
1.皇权思想207
2.缺乏民主基因的意识209
3.血缘宗法的文化本能210
4.劳动人民的憧憬211
三、对这一时期制度文化的几点反思211
(一)人民政权的定位问题212
(二)政府的权限问题215
(三)颠倒的文化批判219
(四)毛泽东吏治思想举要221
第七章 当代制度文化的原则224
一、以人为本230
(一)对人的尊重235
(二)关注人的多种需求237
(三)大致平衡的考虑240
二、公正、平等241
(一)不歧视242
(二)捍卫公理、正义245
三、效率、效益原则250
四、对象化的评判标准257
第八章 制度文化的创新261
一、制度文化创新的内容262
(一)法治的精神262
1.对法治精神认识上的误区262
2.法治精神之根本269
1.“民意”与“民本”的区别275
(二)民意的价值275
2.确保民意的举措277
(三)高效的功能287
1.树立成本意识288
2.效率的意识294
3.效益的意识295
二、制度文化转变的内容296
(一)由“官”向“仆”的转变296
(二)由“主”向“从”的转变299
(三)由特权思想转向平等意识305
1.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306
3.文明的政党制度307
2.民主政体的建立307
(四)由“德”向“法”的转变309
(五)由“势”向“能”的转变314
第九章 制度文化创新的的条件317
一、求真、爱真的科学精神319
(一)对知识的渴望、求索320
(二)讲真话、实话、干实事324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31
(四)科学的认知方法336
(五)大胆的批判、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341
二、高尚的道德情操344
(一)道德低迷的原因之分析345
(二)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基本的道德规范349
(三)爱国情结、民族情思353
(四)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际关系360
(五)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363
三、法律的意识、法治的观念369
(一)扫除伦理政治的影响373
(二)铲除血亲文化377
(三)克服清官情结380
(四)摈弃臣民思想385
(五)尊法、守法、护法387
热门推荐
- 91590.html
- 711541.html
- 3027258.html
- 582765.html
- 712729.html
- 2292416.html
- 2352806.html
- 3045791.html
- 156409.html
- 1162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7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48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29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1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80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4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8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29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5781.html